“凌海渔工号子”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,老渔民传承技艺再掀热潮

锦州新闻网 阅读:6 2025-09-04 19:10:30 评论:0
“凌海渔工号子”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,老渔民传承技艺再掀热潮

近日,我国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——凌海渔工号子,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这一喜讯传遍海疆,不仅让这一传承千年的海洋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,也让许多老渔民们为之振奋,纷纷开班授艺,让这一独特的海洋文化得以薪火相传。

凌海渔工号子,又称“渔歌号子”,是渔民们在海上劳作时,为了协调劳动、鼓舞士气而唱的一种劳动号子。它起源于我国沿海地区,历史悠久,独具特色。凌海渔工号子以渔民的生活、生产为题材,唱腔高亢激昂,富有海洋气息,是渔民们与大海交流的一种独特方式。

近年来,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,渔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,凌海渔工号子这一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困境。为了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,我国政府高度重视,积极推动凌海渔工号子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经过严格的评审,凌海渔工号子终于成功入选。

凌海渔工号子的入选,让许多老渔民们倍感欣慰。他们纷纷表示,要将这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,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海洋文化。为此,一些老渔民们纷纷开班授艺,将渔工号子的演唱技巧传授给年轻人。

在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,一位名叫李大爷的老渔民,就是众多传承者中的一员。李大爷年轻时曾跟随父亲学习渔工号子,如今已年过古稀,他深知传承的重要性。为了让这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,他毅然决然地开班授艺,吸引了众多年轻人前来学习。

在李大爷的渔工号子培训班上,学员们认真学习,纷纷感叹渔工号子的魅力。他们表示,通过学习渔工号子,不仅了解了渔民们的辛勤劳作,还感受到了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
据了解,为了让凌海渔工号子这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,当地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。如举办渔工号子比赛、开展渔工号子进校园等活动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海洋文化。此外,政府还鼓励渔民们将渔工号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,打造特色旅游项目,让这一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
凌海渔工号子的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不仅是对这一传统文化的肯定,更是对渔民们辛勤劳作的致敬。相信在政府、渔民和传承者的共同努力下,凌海渔工号子这一独特的海洋文化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,传承不息。

锦州新闻网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锦州新闻网立足锦州全域,辐射辽西及东北地区,提供新闻、民生资讯与深度报道,打造智慧化、互动化的区域信息枢纽